白米木屐村
第二次來到宜蘭蘇澳的白米木屐村,整個社區再造變得更有規模,遊客也明顯較多,鄧伯花迎風招展,除了工藝教室外新增了木屐文化館及貝殼館。
愈來愈多地方,都有種植這漂亮的鄧伯花。
先到工藝教室讓孩子玩DIY。
這回選了手作小木屐吊飾。
服務人員除了邊指導小木屐吊飾製作步驟,還熱心地幫忙先預約隔壁的木屐文化館導覽,假日沒預約臨時是沒法子進入參觀的,這樣做完DIY10:30場就可以直接去木屐文化館。
先在皮革上用木槌及鋼印模,打印出自己喜歡的圖騰及英文字母。
用棉花棒沾酒精顏料塗抹皮革側邊,然後再塗抹平面。
用細毛筆沾少許金色酒精顏料,沿著打印的花紋填補勾勒出剛才打印的圖案。
Eric也聚精會神地塗抹綠色顏料。
用吹風機烘乾後,Dennis完成木屐鞋面。
Eric細心為他的龍描繪金邊。
服務人員幫忙把製作完成的皮革鞋面用釘子安在木屐上,再擦上一層保革油吸收後增加光澤,就大功告成了,留待參觀文化館時還可以免費電燒字。
木屐文化館導覽。
再拍一下孩子的傑作。
舊地名白米甕的礦石工業,特產~白色石灰石。
這隻棕簑木屐有百年歷史。
製作木屐用的特產江某樹。
色彩能量及色相環。
Dennis有獎徵答得到的禮物。
免費電(碳)燒~平安健康。
各式小木屐吊飾。
五趾木屐。
十二生肖木屐。
雕花木屐。
國畫花鳥木屐。
別出心裁的木屐結婚證書。
戰車木屐。
皇室(皇太后、太子)木屐。
有氣魄的男子漢系列木屐。
社區媽媽第一代彩繪木屐。
孩子們穿著罰站木屐,開心地抬頭挺胸跟著做操。
角落的老師傅自顧自地忙著。
出來文化館後,到白米木屐社區牆合照。
貝殼屋。
大白鯊的血盆大口。
漂流木雕的貓頭鷹,蠻別緻的(大中小3個一組 $450),出貝殼屋後,往下個景點豆腐岬、內埤風景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大良的窩 大良&TINA感謝您分享寶貴的意見!